1
看過一個演講故事。
一位教授拿起一個裝有水的杯子,問在座的聽眾:「猜猜看,這個杯子有多重?」
大家紛紛回答,「50克。」「100克。」「125克。」
教授說,「我也不知道有多重,但可以肯定人拿著它一點也不覺得累。現在,我的問題是:如果我這樣拿著幾分鐘,結果會怎樣?」
大家回答,「不會有什麼。」
教授再次發問,「那好,如果像這樣拿著持續一個小時,那又會怎樣?」。
一位聽眾回答,「胳膊會有點酸。」
「說得對,如果我這樣拿著一整天呢?」
另外一名聽眾大膽說道,「那胳膊肯定會變得麻木,說不定肌肉會痙攣,到時免不了要到醫院跑一趟。」
教授說,「很好。在我拿杯子期間,不論時間長短,杯子的重量會發生變化嗎?」
「不會。」
教授又問,「那麼,拿杯子的胳膊為什麼會酸痛呢?肌肉為什麼會痙攣呢?我不想讓胳膊發酸、肌肉痙攣,那應該怎麼做?」
一名聽眾回答,「很簡單呀,您應該把杯子放下。」
「正是。」教授說,「其實,生活中的痛苦有時就像我手中的杯子。我們埋在痛苦裡幾分鐘沒有關係,如果長時間地想著它不放,它就可能侵蝕你的心力。日積月累,你的精神可能瀕於崩潰,那時你就什麼事也幹不了了。」
2
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,他們整天悶悶不樂、愁眉不展,擺著一張好像被生活欺負過的臉。可是仔細想想,令他們糾結、痛苦、不愉快的,並非多麼不可挽回的大事,反而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。
有句話說得挺好,人生除了生與死,再無其他大事。許多人懂這個道理,卻依舊做不到。
而我們之所以容易困在一人一事一局中,可能還是因為我們缺少一點生活的智慧。
3
人這一生,會遇到許多不稱心、不如意、不順遂的事。但也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歷,讓我們學會更好地沉淀、豐富、完善自己。
過去的事,已成定局;未來的事,無法預測。唯有活在當下,用心工作、生活,善待身邊的人。一步一步走下去,你會發現,也沒有什麼事兒是過不去的,錯了的就錯了,過了的就過了。
學會放下,既是不念過去,也是不畏將來。
學會放下,既是原諒別人,也是跟自己和解。
學會放下,既是承擔和接受,也是重新開始再次起步。
也許當我們遇到不好的人和事時,會出於本能地感到傷心、失落、憤懣,甚至是突然的絕望。但是哭過了、痛過了、難受過了,就要去正視、解決、放下。
更多時刻,看似是外在的因素在困擾、糾纏、刁難我們,其實是我們自己在畫地為牢。
不去計較、不去強求,並不是不在乎,而是知道前方路還很長,在沼澤地停留太久只會越陷越深,還不如及早抽身。
畢竟我們活著,是因為想要見到更值得珍惜的人、做到更值得追求的事、領略到更美的風景,而不是想要困在荊棘地裡跟自己廝殺、糾纏、折磨一輩子。
越懂得放下的人,越快樂。
來源: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女子(wennuan-312)
作者:李思圓,新浪微博:@飲水-思圓,新書《生活需要儀式感》正在熱銷中。專欄作者,寫安靜從容,有溫度,有力量的原創暖文。本文經授權轉載。圖片來源網路。
監制:周庚虎
主播:陳醉
編輯:陳醉 王帥
校對:梁甜甜
越懂得放下的人,越快樂!